首页>行业视点

跨越60年的物理学手稿原貌“复活”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发布日期:2019-12-13

“最聪明的中国青年”——这是段一士在担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助教期间,朗道对他的称赞。1953年,在新中国第一批派遣留苏学生考试中,26岁的段一士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莫斯科大学录取。1957年回国后,段一士到兰州大学物理系从事群论、量子场论、粒子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课程的教学,以及拓扑场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60多年里他留下的2800多页弥足珍贵的讲义手稿,为我国理论物理筑起了科研与教学的基石。兰州大学出版社历时一年半整理,首次以同比例影印出版的《拓扑规范场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规范理论》《规范场理论》《额外维》《宇宙学》《超对称与共形场论》近日面世。

发力名师名作旧稿影存出版

兰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雷鸿昌说:“这些手稿是段先生一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结晶。影印出版的这些手稿,反映了兰州大学百余年办学历程的精神内涵。”

伴随着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步伐,兰州大学对建校以来具有深厚学术造诣、享有崇高学术声誉的教授学者所存手稿的影印出版,打造名师名作旧稿影存出版工程。这6本著作的出版成为这项工程的“开山之作”,被列为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专项经费项目和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

相对而言,手稿影印出版不仅有技术难度,也会增加出版成本。但在雷鸿昌看来,手稿影印出版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从中完整地获得作者对作品的全部用心,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素养,对读者有示范、引领和感召作用,这是印刷本难以企及的。

原稿出版考验“真功夫”

近半个世纪以来,段先生在凝聚态物理中缺陷、宇宙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在国际上被誉为“段学派”。

成就背后是他崇尚科学研究的精神。如何才能确保这批手稿保持应该有的严谨性,也尽可能展现其原貌,考验着出版人的“真功夫”。兰州大学出版社策划中心主任张国梁介绍,出版工作伊始就按照1∶1比例,对原稿进行高清扫描,并对每一页的内容进行梳理、校对。

“这些原稿前后跨度大,对其整理扫描存在较大难度。”张国梁告诉记者,段一士习惯用活页纸书写手稿讲义,在整理校对中发现,手稿存在内容重复、序号不连续、个别笔误等现象,这给出版增添了新的难度。为了保证完整性,避免目录中的序号与正文不一致,在出版目录编排时隐去了序号,对个别笔误也做了更正。原手稿多用方格纸,为了出版物整体呈现较好的效果,在出版时对扫描的原稿图片背景也进行逐页更换。

雷鸿昌说:“对段一士先生手稿进行整理出版,为的是弘扬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出版工作也应如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