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出版>传媒监管

新闻人书写“硬核江苏”新答卷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日期:2020-08-14

8月12日,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的“践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线新闻记者巡回交流会(镇江站)成功举行。至此,交流会的足迹走遍全省13个设区市,江苏媒体人同心战“疫”的好故事、正能量和最强音传遍大江南北。

闻令而动,向“疫”而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大考中,无数英雄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而身赴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就是“丰碑镌刻者”。

不畏艰险,59位新闻战士直击“主战场”

“慢慢地,老人坐起来了!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成功跨过了鬼门关!见证了生命的奇迹,蔡蕴琦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护目镜模糊一片。她用镜头记录下的奇迹瞬间,让我们看到的是医者的坚守,是生命的力量。”8月7日,一线新闻记者巡回交流会行至盐城,扬子晚报记者张琳在讲述报社特派黄石记者蔡蕴琦的采访经历时,赢来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

作为卫生条口资深记者的蔡蕴琦,自疫情发生以来就一直奔波在一线。2月18日,她又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另外几位同事一同奔赴黄石。在黄石的32天,她的脚步走遍了黄石的大街小巷,多次进入ICU病房,见证江苏医疗队在最危险的地方与病毒斗争,全力以赴抢救生命,共发表了100多篇稿件。如跟随江苏省疾控中心流调小组深入隔离点,采写《江苏“福尔摩斯”黄石探案》,挖掘了鲜为人知的流调故事;凌晨3点跟拍的《凌晨3点,带你看江苏医疗队忙碌清晨》视频在抖音的点击数达20万,在扬子晚报官微、紫牛新闻等平台阅读数超过10万;追访江苏、黄石医疗队接力救治危重症患者,采写了一位危重症患者在昏迷10天后死里逃生康复出院……

江苏此次赴湖北年龄最大的“战地记者”、江苏唯一的“战地作家”是扬子晚报原副总编、江苏省作协原副主席周桐淦,今年已经66岁。周桐淦的报告文学作品多次引起全国反响,抗疫烽火在武汉燃起后,周桐淦虽然退休多年,仍主动申请奔赴武汉、黄石一线采访,创作了6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和纪实散文,在第一时间,向人们报告了江苏军团在武汉前线的非凡战绩。

面对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我省59位新闻工作者主动请缨,奔赴武汉和黄石前方采访报道,江苏成为全国各省(区、市)派往湖北记者最多的省份。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你不到现场,永远不知道最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新华日报特派武汉记者王世停说,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手中的笔就是我们的枪,脸上的口罩就是我们的盾,记者就应该是大时代、大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缪小星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面前更见媒体人的初心使命。”

前后方联动,书写“硬核江苏”新答卷

战武汉、战黄石、战江苏,“苏大强”三线作战。在湖北前线,新闻战士以笔为枪,与江苏援鄂医疗队并肩战斗;在省内,江苏媒体人深入医院、社区、病毒实验室,前后方联动,传播权威信息,普及防疫知识,回应社会热点和舆论关切。

“抗疫有我”巡回交流会每到一市,当地新闻工作者都热切分享来自基层一线的抗疫故事。靴子里盛满汗水的护士葛雪,在抗疫现场深情凝望对方的葛小伍、葛霞夫妇,逆行湖北的徐州“白衣天使”……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记者王任飞笔下,来自抗疫一线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感动和感恩是最大收获,新闻记者要用坚守点亮希望之光。

打硬仗,当然要有“硬核武器”。扬子晚报的“声临‘疫’境”栏目,记录了疫情下连接前后方的珍贵家书,讲述家书背后的故事,并邀请文艺界知名人士朗读,30封家书在扬子各平台就有5000万的阅读量,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主动邀请栏目入驻,凤凰出版社已把这组报道集结成书,即将面世。扬子晚报还拍摄了12集纪录片《疫线》,聚焦的都是普通人,他们构成了这个特殊时期的城市影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