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面对新节日,媒体报道需大胆创新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发布日期:2020-09-30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刚过去,与秋天丰收果实相媲美的,还有媒体配发的相关评论。这些评论,有的将丰收节庆祝与近期全国推行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结合,提出了非常具体实在的建议;有的强调农业发展与农民工作的价值,提出“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还有的从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农耕文明渊源上做文章……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报道上,媒体今年真正做到了深度挖掘新节日意义、赋予新节日内涵。

近年来,国家设立了多个新的节日、纪念日,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中国医师节”等。相比较传统节日来说,媒体要想报道好新的节日、纪念日,面临着可参考案例少,对节日、纪念日内涵理解不深刻等局限,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大胆创新、细心挖掘。

节日和纪念日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坐标点,它们在民族文化心理中揳下了一个个钉子,牵挂着一个民族的认同、理想和希望、追求。同时,纪念和庆祝是为了观照当下的生活,为了让当下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循着这个原则,媒体应该承续历史传统、结合时代主题,围绕与读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进行报道。

做好节日、纪念日报道,还要在用融媒体方式报道上下功夫。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中国新闻网在其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从现在起,我不再是“五谷不分”!》,用漫画的形式科普中国有哪些传统农作物,让大人“涨知识”,也适合给小朋友学习,就很值得借鉴。

新设立的节日,往往包含着对某一群体的敬意,比如“中国医师节”是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向农业工作者致敬的节日。在丰收节前后,农民成为媒体关注焦点,接受注视和掌声,其工作价值得到肯定。由此可见,节日宣传报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赞扬从业者的贡献,更在于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

总之,面对年轻的节日,媒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歌颂者”的角色,更要开动脑筋,聚集起更多人的智慧,让新节日起到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普及科学创新理念的作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