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应重视非核心期刊的上游期刊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发布日期:2021-10-18

“核心期刊”实际上只是一个标志、一面流动的“红旗”。世俗的偏见恰恰在于只看到了“红旗”,却忽视了流动的属性。 


对学术期刊的划分,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了便于订阅日渐增多的学术期刊,制定了第一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由此开启了学术期刊的“核心时代”。之后的核心期刊划分方法林林总总,却都致力于构建更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总体来说,核心期刊的划分在职称评审和人才选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核心期刊的过度依赖,又造成了非核心期刊中的上游期刊的学术价值被遮蔽。按照金字塔原则,核心期刊的划分相当于在学术期刊金字塔腰横切了一刀。在当下社会功利性的影响下,这座金字塔被世俗的眼光划分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并在中间人为地造成了一条似乎不可逾越的鸿沟。

尽管对核心期刊的划分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但这种机械划分给学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非核心期刊的上游期刊亟待关注并重视。

核心期刊每两到三年认定一次,也正是通过进出机制来捍卫核心期刊的权威。在此基础上,“核心期刊”实际上只是一个标志、一面流动的“红旗”。世俗的偏见恰恰在于只看到了“红旗”,却忽视了流动的属性。

此外,在目前部分权威性学术评价体系的实践中,其实都能找到“重视非核心期刊的上游期刊”的影子。

首先,专门转载优秀文章的《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学术刊物,它们的权威不在于主办机构的高端,不在于限制篇幅的“物以稀为贵”,更多在于它们集体打破了各种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条条框框,只唯文章内容。不得不说,这些学术刊物有效地兼顾到了非核心期刊的上游期刊。

再谈目前在中国认可度最高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为何要在2006年再次组织研发CSSCI扩展版数据库呢?此举正是组织者按照来源期刊的标准又对临界期刊做了兼顾,而它带来的最大好处其实是进一步巩固了来源期刊的权威性。正是这样的有机补偿,使得它们的筛选机制充满了弹性而又刚性十足。如今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渠道为王”的背后是大家的认可,因为它最大化地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核心期刊就是典型代表。但从以上这些个案中又可以看出,“渠道为王”不能脱离“内容为王”,更不能掩盖“内容为王”。学术生态圈迫切需要理性和宽容的目光,还“内容为王”一个名分。

最后,还有必要提一下当下的博士“申请—审核”制招生。2013年,以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为标志,“申请—审核”制在国内院校博士招生中不断推开,论文又成为了博士入学考试的硬通货。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申请条件中不再提“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X篇学术论文”这种要求,但从最后进入复试名单的学生来看,核心期刊论文依然是关键。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博士学位精英化已成定局。教育部等部门提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时,也明确地提出了这个制度的初衷,那就是“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恰恰非核心期刊的上游期刊带有更多的非功利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在核心期刊金字塔中长期形成的身份歧视、人情世故、论文交易等负面因素,从而更全面地考量一个学生的潜质。因此,重视非核心期刊的上游期刊,无论是从推进学术良性发展来看,还是从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来说,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