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党委宣传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各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加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2022年11月22日
关于加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加快我省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根据中央宣传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工作主题主线,把握重大时间节点,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出版传播,推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读物的出版传播,积极出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作品。
二、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更多既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融合出版精品。加快存量资源数字化,鼓励购买优质内容数字版权,持续充实数字内容资源库。积极推进书配课、课+书、纸电声一体化、立体式开发,实现多介质产品相互促进、内容有效增值。深度挖掘优质内容资源,打造专业数据库、服务平台,探索知识服务新模式。加强古籍数字化开发利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网络原创优质内容建设,推出更多适合网络传播的原创作品。
三、支持重点项目、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出版单位集中优势资源,通过版权合作、项目共建等方式,整合更多优质内容,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支持出版单位与平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结合专业定位、特色资源开发融合出版产品,用好现有渠道平台,最大化触达用户。推进《江苏文库》、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历史文献等重要领域数据库建设,推出更多具有江苏特质、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融合出版产品。推进融媒体学习资源、智慧教育出版平台建设,加快从内容提供向知识服务、教学服务转型升级。加强现有平台、内容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四、加强技术应用推广。鼓励出版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加强合作,搭建支撑出版融合发展的研究机构、实习基地,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积极跟进元宇宙等新业态发展,在元宇宙中打造新型内容提供模式、知识分享模式,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支持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成熟技术应用,推进编、印、发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探索通过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加强全媒体运营推广,专注细分领域,加强对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应用,构建新媒体矩阵,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有效整合利用,提高优质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
五、强化人才扶持激励。在职称评定中提高融合出版业绩在总体评价标准中的占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收符合评委标准的从事融合出版业务专家学者进入职称评审专家库。对获省级以上融合出版评奖推优和重要融合出版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在职称评定中予以重点倾斜。在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等评奖推优中,适当增加融合出版人才入选比例。支持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江苏凤凰融合发展智库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融合出版相关课程。支持出版单位与高校合作培养急需紧缺融合出版人才。鼓励各级出版主管部门和各主管主办单位开展出版融合发展培训。鼓励出版单位制定完善融合出版人才规划、制度,以项目实施、实务训练、课题研究、经验分享、走出去等方式,不断建强融合出版人才队伍。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级现代服务业(新闻出版)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融合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存量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具备内容竞争优势的平台建设、文化工程和专业领域数据库建设以及购买优质内容版权等,对重点项目可连续予以扶持。优化省出版传媒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评选工作,加大对入选项目的扶持和宣传推广力度。对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和省出版传媒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的融合出版项目,省级现代服务业(新闻出版)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予以扶持。用好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江苏书展等重要展会平台,加强融合出版企业、产品展示推介。支持优秀融合出版产品纳入农家书屋采购目录。鼓励出版单位设立出版融合发展专项资金。
七、完善激励评价体系。在出版单位年度核验、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强化出版融合发展情况考核,探索在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增设出版融合发展指标,赋予一定权重或作为加分项目。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成效与有关评奖评优、出版资源配置联动挂钩。支持出版单位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更为具体、科学的出版融合发展考评体系,对融合出版人才在考核评价、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出版主管部门要把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责任的重要内容,抓好谋划部署、统筹协调、政策支持、业务指导、行业监管。要加强日常审读,会同属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强日常巡查,筑牢安全底线。要完善融合出版内容的版权保护措施,大力整治相关领域侵权盗版行为。各主管主办单位要切实履行主管主办职责,加强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统筹、规划、布局,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的投入和协调推进力度。有关出版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建强编委会并切实发挥好作用,加强内容审核把关,确保出版导向正确,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