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以体系化建设推进出版学科迈上新台阶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发布日期:2022-09-29

首届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为出版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出版”增列进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开启了出版学科建设新篇章。围绕如何高质量推进出版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教育水平,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记者采访了相关业界人士。

建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建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是建设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中宣部出版局的指导下开展共建,对出版学科的高质量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久珍表示,在宏观层面,“政产学研用”一体发力有助于全方位、多维度推进出版学科建设;在实操层面,部校共建模式有利于调动各方优势资源,既充分发挥部委宏观指导、多方协调的优势,又能借助高校交叉学科的优势,共同推进出版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上海正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作为首批参与全国出版学科共建的单位,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部校共建出版学院(研究院)是建设出版强国的强基工程和培根工程,是上海落实中央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宣传文化事业特别是出版事业开启新征程、创造新奇迹的重要契机。

徐炯表示,将在中宣部领导下贯通“政产学研用”,以打造一流出版学科为宗旨,加大支持力度,深化共建新型出版学院的体制机制试点探索,在出版人才实践基地建设、学界业界高层次专业人员互聘、开展重大出版科学研究问题合作研究等方面,助力华东师范大学完善出版专业设置、打造雄厚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首届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强调,各共建参与方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出版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政策制定方面,徐炯表示,共建双方将建立部校联席会议制度,就出版人才培养、出版科学研究、出版智库与社会服务、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等重要领域定期磋商交流,并就具体工作保持实时沟通,努力早日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国际影响的复合型高端出版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形成出版高等教育与出版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清晰规划学科发展路径

清晰的学科发展路径是学科建设的保障。依托学科共建,如何完善教学科研环境,从而聚集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产出重大成果,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介绍说,作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双一流”A类高校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重镇,华东师范大学办学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高级出版专业人才和高层出版管理人才,形成了“华东师大出版专家群”。华东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基础学科优势明显,与人文社会学科融合生长,已经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交叉学科领域的团队和平台,如已经建成的国家融合出版发展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出版研究院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度出版智库高质量发展计划。

首届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强调,要立足建设一流学科,从顶层设计上系统规划学科的未来。雷启立表示,综合性出版人才的培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新成立的华东师大出版学院将创新体制机制,吸纳来自出版行业、艺术设计、传媒甚至游戏等具有不同教育和从业经历,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以不同形式加入,围绕出版进行观察和思考,相互激发、辩证、推演,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能教无类、有学无类。

“我们也期待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在师资引育聘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科学研究到产业前沿应用、出版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等办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雷启立告诉记者。

出版学科的高质量建设是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需要多方联动、资源共享、分层推进。张久珍同样表示,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围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3个方面制定了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从而为出版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高和社会服务助力提供指导,为出版学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石和保障。

孵化复合型实用人才

出版单位急需紧缺的出版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陈星向记者介绍说,南方传媒旗下拥有10家出版单位,当前正在深化出版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高端、复合、适用”人才标准,着重培养引进两方面急需紧缺出版人才:具备独立策划能力的产品经理或策划编辑,即具有丰富的图书策划、营销及图书项目运营经验的复合型编辑和营销发行人员;具有新媒体运营能力的优秀营销人才,即能够策划和制定出版社整体品牌传播和营销方案,负责图书项目整体运营,以及各类公众号、社群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根据用人实际,高校出版学院在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还需要作哪些完善与改进?对此,陈星建议,高校出版专业除设置必修课程外,需支持学生选择某一细分专业领域课程进行精修,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更多新的有关图书财务核算、出版市场跟踪研究、营销技能等方面的出版实务知识训练,特别是新媒体运营或者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培训。

“出版学科建设与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产业发展。”张久珍谈道,这需要高等院校出版学院和出版研究院在出版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方面,打造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标杆基地,构建“政产学研用”多元融合出版人才培养支撑平台;同时推进出版学科课程体系化建设、注重“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强化育人体系化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合作,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之需、社会之需、学科之需的现代出版人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