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深度影响传媒机构和传媒行业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日期:2023-01-17

1月10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在国家网信办2022年第21次室务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其对处于媒体深度融合阶段的各传媒机构及传媒行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就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业内人士及专家进行了深度采访。

规范技术应用,构建传播保障体系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与传媒行业有哪些相关性?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专职副学部长、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元宇宙教育实验室学术委员曹三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规定》的执行与传媒行业至少有3个方面的相关性。

首先是对传媒行业的智媒化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曹三省认为,目前,主流媒体以专业生产(PGC)为主的内容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人工智能生产(AIGC)的冲击。《规定》的出台对深度合成内容进行规范管理,对主流媒体的智慧化转型发展更加有利。

其次是为传媒行业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确立了基本的规则和路径。在曹三省看来,随着智媒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在传媒行业应用越来越广,《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人工智能在传媒行业规范化地快速开展应用。

最后是对深度合成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传播伦理问题进行了明确界定。曹三省认为,《规定》的出台规范了深度合成内容传播方面的规则,为主流媒体合法合规应用深度合成技术生产传播内容形成了有力的保障。

“对传媒机构而言,《规定》的出台考虑到了‘管理、约束、促进’3个方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封面传媒总经理、总编辑周琪分析,从管理角度看,《规定》的出台为技术应用和行业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新兴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发展与应用,国家不能放任自流;《规定》还有约束的一面,它为传媒从业者明确了技术应用的安全边界,深度合成技术与传媒行业的高度契合性将使其成为融媒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但若技术滥用也将引发道德、伦理、法律等多方面的潜在风险;从更深层次来说,《规定》有促进的作用,《规定》的施行为深度合成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创新应用指明了方向,可以促进技术与行业健康发展。

“《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内容生态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黄楚新认为,《规定》的实施使网络内容生态的法律法规更具象化、精细化,为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保驾护行;规范了传媒行业使用深度合成技术生产内容的创新路径,自觉参与网络内容生态治理;通过规范深度合成技术在传媒行业中的“建、用、管”,可以进一步加大深度合成内容的网络治理力度,推进网络内容生态的良性发展。

强化主体责任,规避安全风险

《规定》对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作出要求,在黄楚新看来,可以更明晰各主体之间的责、权、利,便于互联网深度合成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治理走深向实。

不少传媒机构既是深度合成内容服务的提供者也是使用者,其主体责任较多元。“主流媒体的专业媒体素养使其在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方面会更加顺畅。”曹三省认为,从主流媒体、职业素养出发,合法合规地用好深度合成技术,将会加快媒体的智慧化转型与发展步伐。

周琪认为,《规定》对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作出要求,既明确了传媒机构提供此类服务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保护了传媒机构的“权利”。他表示,《规定》要求除了应用方外,技术提供方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和备案流程,可以帮助传媒机构在采用、采购相应服务时规避法律风险。

“《规定》的出台在使用深度合成技术上可规避四方面的安全风险。”曹三省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规定》可以规避公众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为公众安全上网冲浪保驾护航;为深度内容合成服务技术提供者构筑安全壁垒,防止其触碰法律和道德红线;提升传播环境的安全防范水平,规范深度合成内容传播;降低安全监管风险,对深度合成内容进行有效监管。

周琪认为,《规定》的出台规避了对社会、媒体、政治造成的信任冲击,规避了对个人、企业的声誉和财产损失风险,规避了虚假信息传播导致的网络乱象,规避了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

黄楚新说,通过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引导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主体参与,推动深度合成技术的依法合规使用,防范化解应用风险,可以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国网络综合治理法治体系,为网络内容生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落实相应要求,促进智媒化发展

“如何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媒体内容生产者更加和谐共生,实现一种良性的人机协作机制,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规定》中界定的‘红线’并不是纯粹的约束性限制,只是对潜在的违法不合规及与道德伦理相背的问题进行相对抑制,使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行业实现更有效的应用。”曹三省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未来全媒体传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传媒行业智媒化战略的实施。”

“目前,封面新闻已实现所有原创内容产品‘上链’,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发布内容可溯源且不可篡改。”周琪介绍说,《规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对其提供的深度合成信息内容添加不影响使用的标识,保存日志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了深度合成信息内容被非法使用后的执法效率,减少因此造成的损失。未来封面新闻将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确保合成内容“不滥用、可识别、能溯源”。

曹三省认为,传媒机构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虚拟合成的虚拟主播、数字人、虚拟场景进行标注,表明是合成内容,对公众而言是一个明确的提示和引导,有助于培育公众对虚实融合内容的认知和鉴别能力,有利于受众更好地适应未来媒体内容虚实共生的常态化应用。

黄楚新说,不少传媒机构是深度合成服务技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其应着力践行《规定》在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控制风险、引导技术向善应用,促进深度合成技术在传媒行业规范应用,推进内容科技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媒体向智慧媒体演进。

“《规定》明确了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的数据和技术管理规范,为传媒机构智媒化发展指明方向、规范操作和压实责任。”周琪认为,《规定》尤其对规范操作和压实责任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对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最重要的是,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比如,明确加强训练数据管理、技术管理等。未来,封面新闻将根据《规定》对现有规则和制度进行更新升级,坚决守好底线、红线,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内容发布安全、管理维护安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