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百花文艺出版社走纸电声影一体化之路——融合之路上百花争艳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发布日期:2023-02-07

春节前的一天晚7点,老狼等多位知名音乐人齐聚中国交通广播演播室,以“四十年,一首歌”为主题与歌迷们在线上展开了酣畅淋漓的分享和互动,近3个小时的直播超5万人观看,收获点赞量超10万,整场活动不仅被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小说月报》等视频号同步直播,也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被视为天津出版人首次跨界“破圈”,也是百花文艺出版社探索出版融合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

走出舒适区,争当先行者

“精字当头,敢为人先,向下延伸,屏上转移,‘破圈’跨界‘出海’,做足影响力经济,这是百花文艺社2023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其中,深入推进融合出版,纸电声影一体化,全版权运营和全媒体营销比翼飞,是我们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百花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薛印胜说。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文艺出版社之一,百花文艺社乘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东风萌芽,先后出版茅盾、郭沫若、冰心、老舍、孙犁、蒋子龙、冯骥才、赵本夫等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形成了以散文、小说为主攻出版方向,覆盖建筑、收藏、历史、传记、曲艺、音乐等多个出版领域,旗下拥有《小说月报》《散文》等7种知名文学期刊及其新媒体矩阵,成为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重要的、宽阔的媒体平台。两年一届的百花文学奖也是中国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大奖之一,收获了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

“百花是一座‘富矿’,如何与时俱进地把出版资源挖掘深、开发好,尤其是文艺作品如何能通过新技术、新渠道触达读者并牢牢抓住读者的心,是社里一直在探索的命题。”薛印胜表示,“我们一直尝试在融合出版领域开辟出一条新赛道,在新媒体时代为‘百花园’供给适合新环境的‘土壤’,给‘园’中的‘花草’塑造新的姿态,让更多的读者通过不同载体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可以产生共鸣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成为‘惜花人’。”

吹响立体化传播“集结号”

“百花文艺社在优质文学作品有声内容开发方面起步较早,目前与央广云听、喜马拉雅等多家知名平台有着稳固且紧密的合作。通过版权开发,以及优质平台合作的录制分销,我们将文字转化为音频,并展开包括录播、直播在内的立体化传播。”百花文艺出版社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安子宁介绍,通过深度挖掘文学作品数字化的市场盈利模式,该社的市场匹配度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依托社里的文学期刊,百花文艺社积累了上百部符合有声市场需求的小说、散文等内容资源。”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数字融合部副部长肖鹏表示,面对有声平台及分发渠道的巨大需求缺口,他们全力协助出版社,通过音乐主播录制、节目包装渲染、标准化运营制作、一体化录制剪辑等一系列方式,实现优质内容的快速有声转化。

安子宁介绍,近期百花文艺社携手喜马拉雅,推出了一系列历史人物经典传记有声书。目前已上线的有声书包括《孔子的故事》《李鸿章传》《李白传》《司马迁传》《陶渊明传》等。

提高传统出版在有声领域影响力

通过不断探索,百花文艺社充分发挥有声书的“伴随”优势,用数字技术将纸质的文学作品以全新形式呈现,满足了用户利用碎片时间充实自己的需求,也为经典文学进入日常生活开辟了路径。

未来,百花文艺社计划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数字融合部联手打造百花文艺之声“小说故事”频道、“散文诗歌”频道、“相声曲艺”频道、“经典音乐”频道共4个网络音频节目频道。

薛印胜表示,百花文艺社将积极利用有声表现形式,传播主题鲜明、题材丰富的高水平读物。同时,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进入互联网移动音频终端,依靠用户点播,搭建自有音频矩阵和发行渠道,让百花音频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生态环境,融入全国有声文学赛道,提高传统出版在有声文学领域的影响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