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读书类短视频文化传播的突破之道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日期:2023-09-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产品的普及,读书类短视频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较之传统媒介,读书类短视频有优势亦存在问题,应在理念、路径、平台、传播等方面寻求突破,如此,才能有效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成为新时期文化宣传阵地上的生力军。

传播优势日益突显

与传统纸质媒介的传播方式相比,读书类短视频将图书内容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体验,受众阅读图书无需通读文本即可迅速掌握内容,缩短了阅读时间,图书的辐射广度也因之扩大。

读书类短视频讲述图书内容,介绍创作者观点,传递相关信息,分享个人读书体会,等等,据此,将图书中蕴含的知识、观点、情感、思想等传达给受众,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为受众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读书类短视频具有表现方式灵活多样、线上线下互动便捷、受众可获文化增值等特点,优势日益突显。

首先,读书类短视频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使之能从图像、声音、文字等各方面调动受众的感官体验,受众不但能耳闻博主以生动的语言讲书,还可目睹有趣图文、欣赏应景音乐、观看与图书相关的影视情节,那些偶然出现的特效,既可把控节奏,也能调剂或渲染气氛。受众在轻松愉悦和潜移默化中便可了解图书内容。

其次,读书类短视频具有评论、回复、弹幕等功能,受众可与博主探讨图书,碰撞阅读火花,感受阅读乐趣。有相似阅读体验的受众还可形成交流圈。这种线上线下的便捷互动不但提升了图书的阅读效果,也加强了人与人的情感链接,其效果在现实的阅读环境中是较难取得的。

再次,优秀的博主常会对图书进行二次加工,将书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输出个人观点,从而拓展了图书的信息广度,提炼了图书的思想高度,受众可获得相应文化增值。

正视问题规避局限

由于时长较短、制作者追求流量、大数据特点以及光晕效应等因素,读书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总结起来便是:内容简化、感官刺激、信息茧房效应。

首先,短视频的长度限制了其对图书叙述的详尽程度。为快速吸引受众,博主在介绍图书时常会简化内容,只剩梗概。此类短视频常被冠以“五分钟快读”“五分钟听完一本书”等名称,图书的内容被寥寥数语带过,广度和深度均无法体现。受众虽可快速了解图书内容,但难以真正了解图书的内在涵义和深刻思想。

其次,在泛娱乐化环境中,多重的感官刺激有利有弊。其弊处便在于,当受众沉浸在感官享受中时,会不由自主地减少对图书文本的咀嚼和琢磨。研究显示,长期接受短时间刺激会导致人们对接受长时间刺激的耐心减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缩短,思维方式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变得简单粗暴。受众由此可能会远离图书的内涵,更遑论通过读书培养有利于个人成长的能力,如推理、分析、归纳、判断、审美等。

再次,信息茧房效应是大数据时代的特有产物,这在读书类短视频的传播过程中同样会发生。当受众在大数据推送的小世界中阅读有限的图书,吸吮单一的营养且不自知时,读书类短视频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了。

积极探索突破之道

如何让读书类短视频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笔者认为突破之道有四:

理念:三对关系的平衡。读书类短视频打造的是精神产品,传播的是人类文明,尤其应该注重提供优质内容,这是其寻求突破的关键。在做内容时,读书类短视频所秉持的理念,或者说是出发点,应追求三对关系的平衡:一是“吸引力”和“价值力”之间的关系平衡。有吸引力才能体现价值力,但读书类短视频不能以吸引力为第一准则,一味迎合受众需求而忽略图书价值,导致真正的好书未被看到或者图书的内涵未被挖掘。读书类短视频应以引领受众徜徉于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之林为要务。二是“完整性”与“深度”的关系平衡。一般情况下,对图书进行讲解,大致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全面的介绍,一个是深入的剖析,二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但是由于短视频的时长限制,内容制作者应根据图书的类型、内容、特点等进行相应的选择,考量更侧重于哪一方面,从而最大化地体现图书价值。三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平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短视频制作得引人入胜,充满趣味性,值得赞许,但过犹不及,过于花哨的形式,一方面会挤占原本并不充裕的视频时间,导致图书内容缩水;一方面会打乱节奏,干扰受众的专注力,要适可而止。做读书类短视频,让受众获取实实在在的“干货”才是主旨。

路径:三个方面的打造。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读书类短视频应在文案、情怀和现场感三个方面着力打造。文案是灵魂,是根本。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清晰的归纳、完整的结构、深刻的立意等,都是一则上乘短视频的文案要件。受众在5分钟内,欣赏到美文,对于图书的喜爱之情便会被激发出来。情怀是境界,是高度。对具有文化传播属性的读书类短视频而言,情怀不是可有可无的词语,而是应该主动抱持的态度和时刻谨记的命题。拥有众多粉丝的视频账号“意公子”虽不属于短视频,但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值得读书类短视频学习。“意公子”情感美好,满怀敬意,以弘扬中国悠久文化、展示中华文明魅力为己任,有评论认为,作为一个中国文化传播者,其实“一直在做的是让艺术走近普通大众,致力于把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里那些打动我们的人与物带进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现场感是手段,是方式。“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都靓读书”的博主以知性优雅的形象出现在咖啡馆、图书室等场所中,用亲切的方式向用户推荐好书,展现了一种“知性文艺女青年”的形象。图书室是非常合适的讲书场所,可让受众感受到氤氲的书香,从而强化读书的美好体验。

平台:投放产品参与活动。平台是短视频的承载体和推广方。充分而巧妙地利用平台,对于读书类短视频良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多个平台投放产品。高质量的读书类短视频要进行多渠道传播,使其能够闯入更多人的视野。目前国内知名的短视频平台很多,短视频博主不妨将制作好的产品投放到不同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加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调整,例如,抖音视频长度通常较短,适合对图书进行简述、简评;西瓜视频一般稍长,适合对图书内容进行全面解读与深入剖析。其次,积极参与平台活动。很多平台都会在特定的时间段举办活动来增强受众的关注度和黏合度。具体到读书类短视频,应该特别关注各平台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的活动,并积极参与。例如,2021年世界读书日,西瓜视频发起了“我的青春我的书”活动,邀请著名作家余秋雨、央视主持人张蕾等做宣传推广,很多读书类短视频博主都参与了这项活动,讲述自己在青春岁月读过的影响人生的一本书,活动效果非常好,起到了推广阅读、传播文化的作用。

传播:共同营造文化环境。每一本优秀的图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得到体现。纸书提供富有想象力的文字,广播传递充满氛围感的独特声音,影视作品丰富人物形象、展示故事情节,等等,因此,短视频这种新媒体可与其他类型的媒体,如出版业、广播、电视等合力为受众的阅读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激发受众对图书的热爱、对文化的崇尚。以苏东坡的传记为例,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苏东坡》广受好评,豆瓣评分达8.7分;董宇辉通过对《苏东坡传》的传神讲解,一晚售书2万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则是出现在读书类短视频中的常见图书,“有书快看”“每天听本书”“暗香书影”等众多视频都有介绍,这是短视频向其他媒体借势,与其他媒体联动,强化自身特色,展示一代文豪的人生经历和乐观精神,让好书走入受众心中的良好实践。

读书类短视频既为受众带来了阅读便利,也存在一些短板;既面临机遇,也正在迎接挑战,应发扬自身精华部分,规避局限的一面,不断寻求突破,有效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真正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

(作者单位:山西教育出版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