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兼具创新属性和文化属性,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无论是发展创意产业,还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都离不开版权工作的助力和支持。
剧本娱乐行业和很多传统的版权产业不同,有其特殊性,从业者年轻、有活力,但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行业反馈可见,从业者们普遍缺乏版权意识也是不争的事实。
剧本娱乐行业的特点十分鲜明,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青年创业者和青年消费者高度聚集、创意密集、前沿技术密集以及版权密集,这4个特点决定了剧本娱乐行业具备较高质量的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消费能力。作为一种为年轻人文化消费赋能的新兴文化娱乐项目,其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沉浸式联动,满足了年轻人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消费需求,打造了符合当代人喜好的新兴文娱产业链,借助新的互动形式传递出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让更多年轻人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了文化认同感。
但放眼剧本娱乐行业的运营全链条,从创作者到发行方再到门店和终端消费者,原本应该一环紧扣一环的版权交易机制,并没有得以良好、健康、清晰的呈现和运用。长期以来,该行业在版权保护、版权资产管理、运营、开发方面意识较为薄弱,版权资产权属不清、大量版权资产“沉默”、侵权盗版现象频发、维权效果不佳,大大影响了剧本娱乐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品需求量大、表现形式丰富、技术更新快,在高密度的发展需求驱动下,剧本娱乐行业发展形态裂变频率一直很高。版权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价值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始终没有改变。当行业体量逐渐扩大、内容资产逐渐沉淀,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版权资产价值和版权保护链条构建。特别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加强版权资产管理,既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笔者曾对剧本娱乐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只有很少的企业开展版权运营。企业很少能对版权产品进行多环节、多层次的版权保护和商业开发。在对待版权的态度上,大多企业认为版权资产是“轻、薄、短、小、弱”的“轻资产”,无本、无利、难管理,很少做到版权的深度开发与综合运营。
具体而言,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权属不清。多数创作者和中间交易环节企业的创作者进行作品登记不及时,授权没有规范文本或者无文本,中间分发企业对版权资产没有清晰记录,在日后维权时发现权属无证据或权属失效等,使存量版权资产确权过程困难。二是大量版权内容没有被认定为有价值的资产,处于长期闲置和未开发状态。
剧本娱乐行业的内容创作速度快、作品流通速度亦十分快速,版权存量丰富,但上述版权资源并未产生长久、持续经济效益。
随着行业发展方式和呈现形态的进步和转变,剧本娱乐开始走出最初桌面形态,开始与诸多新技术进行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版权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是新的方向,也是一次重新定义行业版权语境的新机遇。
笔者认为,剧本娱乐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行业版权保护制度。《贵州省剧本娱乐行业版权保护措施(试行)》正式发布,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为剧本娱乐行业勾勒出了清晰、科学合理的版权保护方向。
企业也应建立以运营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的机制,加强版权来源、介质、权属、授权等方面的管理。现在,行业内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转变版权交易模式,建立数字化版权资产运营平台。企业要建立以版权资产为核心的逻辑关系,特别是与政府版权管理部门、大数据平台、版权交易中心积极合作,共建数据库、资源库等,通过“搭好每一片瓦”“添好每一块砖”的努力,切实推进数字化,通过互联互通+技术赋能方式激活原有“沉默”版权资产。专业的金融和知识产权评价机构要帮助完善行业无形资产的评估,逐步建立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机制。
期待将剧本娱乐版权资产在规范化的制度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