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断的见证,也是中华文脉所在。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以VR、AR等技术还原古籍所载,溯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丰富的古籍数字化成果纷纷亮相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9月21日上午9时,在本届数博会古籍数字化成果展区内,记者看到收藏级《红楼梦》绘本艺术图集系列产品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参观。
通过数字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丰富多元地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收藏级《红楼梦》绘本艺术图集便是雅昌文化集团用10亿级像素超高清馆藏原作数据采集、独有图色调校工艺标准,结合高仿真复刻技术,精准还原画作纹理与色彩,完美呈现藏品原本面貌的数字化成果。同时,特别推出的《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图谱》电子屏展览,助力读者实现实物与线上的互动体验。
“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在《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中的“珠联”板块,用户可以体验用韵检索字;在“缀玉”板块,用户点击或检索大典引用书籍名称,即可将对应书目的内容全部找出来,“数字辑佚”大大提升了大典引用文献的利用效率。
中国地图数据库、全球地图数据库、城市地图数据库、中国历史疆域地图数据库也集中亮相本届数博会古籍数字化成果展。“您可以扫描二维码,领取您的3D敦煌专属地图明信片。”在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展台内,中国地图出版社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王佳嘉向记者热情地演示3D敦煌地图的生成过程,“古地图需要一个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保存。当我们通过数字技术将其可视化后,可以更方便读者了解古地图,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古人对地理的大发现。我们有很多有意思、有特色的数字版古地图,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看到地图的发展史,还能够让读者了解古人对地理的认知。”
如何让用户以更沉浸的方式体验古籍记载的历史,让古籍真正“活”起来?对此,抖音集团推出故事化、情景化的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将线下展览中珍贵的档案典籍以线上超现实看展途径呈现。记者了解到,除主故事外,用户通过PICO VR设备中的《古籍寻游记》主页进入“虚拟博物馆”,可以近距离赏阅古籍,观赏多件代表性展品。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展台,参观者在十几米长的“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展品面前驻足,大运河的千年往事仿若在眼前缓缓流淌。绵延不绝的大运河作为历朝历代的国家工程,几经沧桑变迁,其深刻厚重的影响铭刻在《水经注》《左传》《国语》《三国志》等诸多文献典籍之中。
本届数博会上,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这样通过对数据库内涵创造性转化,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开展定制知识服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益探索的出版单位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