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机构发掘优秀作者,既是出版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应当是不断创新发现、合作、双赢方式的一个原动力。既尊重名家,更要发现潜在的新人力量,设立基金支持优质原创作品出版,探索全版权运营模式,集中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实现跨界、跨行业的一体化发展,让所有合作的作者都能有回到家的感觉。
一个出版业的老话题和传统做法——挖掘优秀作者资源,近来因为两个出版集团的新闻,而又被人们重新审视起来。
第一则新闻是,10月25日,第五届凤凰作者年会在南京启幕。当天下午举行的“金凤凰”奖章颁奖典礼上,70余位文化名家共聚一堂。这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自2019年举办这个活动以来的第五次活动。第二则新闻是,10月20日,首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杰出作者大会在杭州召开,揭晓并颁布首届“文澜奖”,启动“名家写浙江”项目。
同以往出版业传统的做法不同,上述两个出版集团都是在省级层面上,对优秀作者大力表彰,并以年度系列活动来持续褒奖。这充分显示了作为整个图书产业链最前端的作者,已经成为出版业举足轻重的头部力量。
严格地讲,一家出版机构的读者美誉度和认知度,主要来源于出版了多少对时代、对社会、对民族、对文化传承有重要价值的优秀图书。换言之,一家出版机构如果从成立迄今没有出版过一本有重要价值的图书,这样的出版机构肯定在出版方向上出了问题。
然而,好书不会凭空产生,好书必须有优秀的作者去完成。而挖掘发现那些优秀作者,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不但需要有特别优秀的编辑去发现、去催生,还得有一个强大的出版体系,以优质的策划、出版、印刷、营销,让好书在最佳的时机、以最佳的方式与读者相遇。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出版新书20余万种,很显然,一本书要想在新书的海洋中脱颖而出,不但作者要优秀,编辑的文化创意也要优秀。因此,如果按照常规,每个编辑各自为战,单枪匹马地发掘优秀作者,就不免势单力孤。很有可能,或许因为某个出版环节的不畅通,比如印刷质量不到位、稿酬不按时到位、编校不过关、与优秀作者对接不及时不畅通,都有可能让优秀作者与这家出版机构失之交臂,或者仅仅是一次性的简单合作。这样的图书出版教训时有发生。
如今,两家有重要影响力的出版集团,都以整个集团的力量在锚定奖掖优秀作者,这就给了那些优秀作者以巨大的信心,把优质选题进行到底,而且要与出版自身选题的出版机构继续进行有效的合作。
笔者也注意到,近年来各个出版机构在对待优秀作者方面,各显神通。有不少已经为其成立了工作室。这为出版机构留住优秀作者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是,按照常规,这类工作室都是签约三年,三年过后,这些名家是否继续与所在工作室合作,也是一个未知数。因此,笔者以为,做好优秀作者的工作,不仅仅是有一个工作室就可以万事大吉的,而是需要有一揽子、一整套、一系列的组合拳式的办法。如有的出版社举行感恩出版·致敬作者的优秀作者表彰会,倡导“尊重作者,学习作者,服务作者”。还有的出版社,在社庆之际,把优秀作者请来,召开座谈会,表达感谢之情。所有这些,都是认识到了优秀作者就是图书的优秀生产力。
出版机构发掘优秀作者,既是出版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应当是不断创新发现、合作、双赢方式的一个原动力。既尊重名家,更要发现潜在的新人力量,设立基金支持优质原创作品出版,探索全版权运营模式,集中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实现跨界、跨行业的一体化发展,让所有合作的作者,都能有回到家的感觉。笔者认为,使用好、留住好优秀作者,也不仅仅是开几次作者大会就可以奏效的,关键要让出版好书的机制建立起来,让尊重作者的风气浓郁起来,让服务作者的做法贯彻起来。
两个出版集团让作者大踏步走到核心“C”位,不但彰显了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理念,还为出版业继续优化作者工作带来了新的启迪。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弘扬这样的理念:优秀作者也是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