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出版印刷谋“新”重“质”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日期:2024-11-27

当前,广大读者对优质出版物的新需求,对行业从业者供给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牵引和激发的新供给,撬动了出版物生产力跃升。出版印刷从业者要基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新供给,提供更多具有思想性、实践性、艺术性、可读性的优秀出版物,更好满足和创造针对广大读者的有效需求。对于出版单位来讲,要以图书印制质量建设为引领,将图书印制质量作为图书出版业发展手段和发展目标,作为评价图书出版业发展状态的标准和尺度。

以质量提升为抓手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智科技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扑面而来,数字智能工厂、新数据链接、物联网应用等加速对生产赋能,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急速凸显。这些先进优质要素的强力支撑,辅之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都加速了对传统生产力“质”的超越。出版印刷从业者应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出版物。

图书印刷复制质量已成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检测标准和关键生产要素。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连年开展的“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出版单位系统梳理了印刷复制质量问题,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和建议,筑牢了图书印刷复制质量的安全屏障,推动了图书印刷复制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出版单位要以“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为基础提升质检效能,以质检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以出版物印刷复制质量提升为抓手,在突出基础性和透明性上下功夫。一方面,突出基础性,解决发展问题。出版单位要找准细分领域优势,提高本单位经营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始终突出重点出版物项目生产,做好生产的前期论证、统筹调度,切实把项目谋深、谋细、谋实,确保重点出版物项目安全有序生产;要以出版物生产、管理结构改革逐步深入为契机,抓好出版单位印刷复制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队伍和班子,努力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另一方面,突出透明性,做好出版单位风险防范的“后半篇文章”。要着力构建风险预警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出版单位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形成制度完善、程序规范、监督到位、考核和评价机制配套的体系。同时强化制度体系与生产流程、制度执行、制度监督的相互关联,提升治理效能,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堵住“跑冒滴漏”。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现阶段,出版印刷业通过技术革新、升级换代已经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的现代企业生产迈进。出版物的印制质量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印刷复制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不断提升印刷复制产业生产要素组合效率,提高印刷复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面对新发展阶段,一要找准症结点,及时梳理日常出版物印制质量管理和“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中发现质量问题的逻辑关系,以切实有效的举措破解工作难点。密切关注印刷复制产业融合发展变化,研判印刷复制产业发展趋势,不断适应印刷复制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苦练“内功”,强化生产效能的提升,适当调整和释放产能;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始终对标对表重点出版物的印制工作,破解重点、堵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促提升、以提升促整改、以整改促发展。

二要找准发力点,强化出版物印刷复制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生产管理部门管理质效。具体工作中,出版单位印制管理部门要以承接本单位年度生产任务目标为根本,打破印制、设计、营销等部门壁垒,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全生产周期管理,挖掘优势做法,充分发挥印刷复制的资源效用。对质量、周期服务过硬的印刷复制企业,要向供给量、结算时效等方面适当倾斜,做到增质增量。同时,出版单位要加快制定全面的出版物生产管理手册,搭建统一规范的生产管理平台,建立多层级、多维度生产管理分析体系,切实发挥生产管理平台统筹调度功能。

三是出版印刷人要躬身入局勤勉尽责,时刻保持如芒在背的警醒状态、时刻保持如坐针毡的不安心态、时刻保持如火燎原的战斗姿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工作常态,在工作实践中善于学习提升,始终将个人成长锚定出版单位的任务、目标。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出版单位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以全面生产管理为抓手,整合现有的生产要素,以提升出版物质量为前提,努力做到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同时要尽最大可能优化出版物印刷复制工序流程,强化对印刷复制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推动绿色化、融合化、数智化、标准化、精品化和规模化发展。

(作者系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部主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