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为新时代培养更多的学者型编辑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日期:2024-03-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命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术出版不仅有着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有着服务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作为具备编辑专业素养,又兼具学者精神的编辑,学者型编辑的培养和提升,是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学者型编辑的能力需

学者型编辑的特色,应是在掌握编辑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足够的学术基础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与学术界保持密切沟通,以学术素养和编辑技能结合为个人特色,以责任编辑身份参与学术出版的全流程,精益求精推动学术出版。

1.基础:扎实的编辑基本功各行各业做好的基础都是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从事出版行业更是如此。学者型编辑,最终从事的是编辑职业,文字基本功、人文科学常识、编校能力、对行业规范与动态的掌握,以及编辑的责任意识是编辑安身立命之本。过于重策划而轻案头、过于重技术而轻基本功,只会头重脚轻,无法保证出版物的出版质量。

2.核心:学术基础与学术洞察力学术出版的根本旨在科研、学问、学术以及新知,不仅要遵守一般的出版管理规定,还要遵守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学术出版的对象是学术成果,读者主要以领域内学者、研究生为主,有较高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门槛。一方面,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编辑队伍的教育基础和学术素养不断提升,年轻的学术编辑普遍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有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学术基础和学术判断力;另一方面,不断快速发展的学科需求也给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学科不断科学化、系统化、交叉化升级,需要编辑持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以提供相应的服务。

学者型编辑的学术水平建构,更侧重于认知和判断,不需要过分强调全面研究与探索。投稿的初审一般是由编辑完成,若编辑缺乏对稿件学术质量的基本鉴定能力,根本无法筛选出优质稿件,甚至因小问题而将重大成果拒之门外。学术编辑成长为一位学者型编辑,需要长期关注领域内最新进展和重要问题,从全球视野、行业发展、国家和社会需求来评估选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增强自身的学术洞察能力。

3.关键:与学术界深度沟通与学术期刊相比,学术著作出版涉及的单部稿件体量较大、稿件问题较复杂、出版周期较长,更加需要作者和编辑之间顺畅沟通、密切协作。学者型编辑应当有足够的学术能力,不仅可以从出版发行的角度提供意见,更可以从学术作品的研究框架、结构思路、数据表述、归纳概括等各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助力学者不断打磨、完善学术成果。

此外,学者型编辑应努力提升并维持自身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前辈学者型编辑如周振甫先生不仅是编辑家,更是学者,在学术界颇有声望。当前,随着学术界交流更频繁、密切,编辑具备更好的条件,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掌握行业的研究动向,保持和学者、读者的深入沟通,进而推动形成“学术研究—学术出版”的学术共同体。

4.目标:学术力与编辑力相结合一方面,学者型编辑应尽力收集领域内前沿信息,如有条件,尽量尝试部分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只要这样,才能准确掌握行业前沿进展,遴选出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编辑身处科研一线,可以保持学术敏感度,精准把握研究热点和动态,挖掘有价值的学术资源,推动出版质量升级。

另一方面,学者型编辑的最终聚焦,还是编辑本职工作。除编校工作以外,学术书籍的开本选定、装帧设计、营销方案也都需要编辑的深度参与。针对选题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展开有针对性的宣传营销,不仅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更可推动其社会影响的深度挖掘。

学者型编辑,应推进扎实编辑技能与高深学术修养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者的尊重和信任,挖掘高质量的出版资源,持续生产高质量的学术出版物。

二、学者型编辑的提升路径

面向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面对当前学术出版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为匹配新时代学者型编辑的能力需求,应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编辑技能和学术能力,密切联系学界,淬火打磨自身。

1.做好长远规划当前,尽管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已经出现了革命性变化,但内容始终是关键。基于此,学术出版物的学术引领作用并未减弱。推出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对推动中国学术高质量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扩大中国学术的世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型编辑要着重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学术出版的使命与担当。坚持以国家、社会重大需求出发,以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为重点,以前瞻性视角作为选题策划的依据。对国家社会当下及未来需要的、有重大需求可能的领域,应该重点策划、积极组稿;对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的领域,应关注科研突破性进展,发现、仔细论证研究的创新性和出版的必要性,避免“炒冷饭”。

学者型编辑应以高水平学术著作、高水平学术丛书的出版为工作目标。学术严谨、权威性强、认可度高的学术著作、丛书,可以代表当前学术界对该领域、该问题的最高水平。这样的出版物,应是学者型编辑的职业理想和不懈追求。

2.打磨编辑能力学者型编辑的主要工作还是编辑,因此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夯实专业能力。编辑作为内容与编校的重要把关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导向,注重综合实力提升。

就编辑内在条件而言,应该具有全面的业务素养。这些业务素养应该包括文学的感性、史学的智性、哲学的悟性、科学的理性、艺术的灵性、伦理的德性等。所谓文学的感性,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文学修炼,增强编辑的人文情怀,增强所加工出版物的感染力与渗透力。所谓史学的智性,主要是指增加编辑的历史知识厚度与历史方法论的深度,增强出版物的厚重性与故事性。所谓哲学的悟性,主要是指编辑借助哲学的逻辑性,增强思想的条理性;借助其反思性,增强思想的深刻性;借助其辩证性,训练思想的包容性。所谓科学的理性,主要是指出版物要体现出严格的逻辑推理与充分的说明论证。所谓艺术的灵性,主要是指提升编辑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提高书稿加工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伦理的德性,主要是指编辑不仅要站在知识高地,还要具备人格魅力。

3.密切联系学界学者型编辑应注意将自身学科专长作基础延伸和领域拓宽,夯实自身学术基础;基于学科专长把握书稿内容,促成学术成果具备高的出版品质;将学科专长与编辑业务紧密结合,产生既在学科领域“扛大旗”又在出版领域成为“个人代表作”的精品。学者型编辑要积极参加学术对话,一方面,把握领域当前的前沿方向和重大进展,了解学界动态;另一方面,以学科背景为基础开展精品选题策划,挖掘有价值的研究并推动出版。学者型编辑需要积极维系自己的学术资源,在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一线学术研究。学者型编辑应努力组建学术互通、出版互动的作者团队,碰撞思想、深度交流、凝聚共识、收获友谊,形成以学者型编辑为纽带的“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学术共同体。

4.坚持守正创新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以产业运作方式实现社会文化构建之目的,需要在继承学术出版优良传统基础上,不断挖掘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学者型编辑应积极面对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关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应用,积极尝试网络平台、公众号等新型营销宣传渠道,推动学术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学术出版促进学术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学者型编辑以学术素养和编辑技能结合为个人特色,做出版、懂学术,将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学术研究交叉化、国际化发展,学术评价体系转型的新形势、新挑战,学者型编辑需做好长远规划、打磨编辑能力、密切联系学界、坚持守正创新,以优秀前辈为榜样不断努力提升自我,推动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商务印书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