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从热词到焦点——
阐释解读,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日期:2024-04-16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从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行动路径,新质生产力不仅成为春天里的中国最热词,而且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各主流媒体针对新质生产力开展了众多策划和宣传报道。从阐释解读到展现实践,媒体推出了形式多元的报道。从报纸版面到新闻客户端,再到各互联网平台,浓墨重彩。记者对此进行扫描观察,并对话3家媒体,看媒体如何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有解读有实践 易懂易看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通过观察和采访,记者发现,媒体对此报道和策划包括了阐释解读和主题报道等多种形式。

新质生产力一经提出就成为中国新闻网(以下简称中新网)的年度报道重点议题。中国新闻网副总编辑宋方灿告诉记者,中新网对新质生产力的报道主要聚焦在:结合重大事件和节点,做好新质生产力的解读与阐释;精心设计多款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报道;主动走出去,利用各方力量做大报道声量这3方面。

“中新网结合‘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等重大场合,采访各方人士,全面解读好新质生产力,向读者展示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应用图景;策划推出‘共话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报道,开设两端专题,邀请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科技界院士、民营企业家、国资央企高管、跨国企业高管等各行业领域人员,围绕如何理解贯彻对新质生产力的最新阐述和要求进行探讨。”宋方灿举例说,“去年10月,中新网和《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了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国企新动能’为主题的现代新国企研讨会。专家和企业家们深入交流对话,全面探讨‘何为新质生产力’‘国企如何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塑造现代新国企’。”

新华社推出了《新质生产力·在一线》系列,如《河南漯河:食品实验室推动传统企业抢占新赛道》《天津:实验室里催生企业“新活力”》等报道,将视角对准一线,采访新质生产力在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典型案例。

《河北日报》从2023年12月12日起推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探访》系列报道,记者走进企业生产一线,近距离感受企业科技创新的脉动,反映河北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行动举措。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日报》还进行了重大主题理论宣传从平面走向立体新模式的有力探索,推出“两会热点面对面”融媒体报道,首期便聚焦新质生产力,把看似高大上的理论词汇融进具体的经济活动中进行解读,为读者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视角。

《湖南日报》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报道,紧紧围绕“新”字做文章,展示湖南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聚焦制造业,策划推出《“新”兴向荣——走进一线看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从4月9日起,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等多平台陆续刊发。从先进制造、数字产业、磁浮产业等领域,选取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由记者进行体验式采访,以通俗易懂的话语、活泼有趣的方式,直观展示相关技术、产品的先进性,让受众对新质生产力可感可知。

3月5日,《经济日报》两会特刊围绕“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推出专版,集合报道代表委员提出的深化改革激发要素活力、科技赋能提升传统产业、换道领跑塑造竞争优势、持续创新突破核心技术、需求导向夯实人才基础等观点。

“AI+”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AI领域的青年从业者要如何用实际行动助力新质生产力“上新”?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的《青年茶座·两会青年说》节目中,青年代表们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有观察有建议 向新而行

对于新质生产力,媒体在接续报道中又有着怎样的计划和策划?

“中新网将继续把报道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的主责主业,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人士推出系列访谈,并将陆续推出文图视直播等内容报道,根据实际情况举行研讨会或专题论坛。”宋方灿介绍,中新网将利用好中新社的布点优势,联动各地分社或派记者到各地,深入基层和企业一线,聚焦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产能,寻找新质生产力典型实践案例并开展探访活动,并将开设《“新质”生产现场》《“新质”经验》等新栏目,目前一些稿件已经陆续采写完成并刊发。

“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对外宣传也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宋方灿表示,中新网将加强多语种转化,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结合国外主流话语体系,创新报道方式,扩大报道频度,对外做好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普及和宣讲工作。

湖南日报社经济频道副总监曹娴表示,下一步,湖南日报社将策划《“新”兴向荣——产业链上的新质生产力观察》系列报道,聚焦现代石化、先进钢铁材料、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文化创意旅游、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航天航空及北斗产业等10个重点产业,采用蹲点调研报道形式,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方面,在展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蓬勃态势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梳理产业堵点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当下,《河北日报》正在谋划《九问河北钢铁焕新》全媒体系列报道,即将在《河北日报》重磅推出。”《河北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吴艳荣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北以科技创新引领、以环保绩效全面创A倒逼,钢铁产业正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河北日报》对此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全省各地钢铁企业,进车间、看产品、问变化,记录河北钢铁产业向新而行的转型探索,讲好新形势下河北钢铁的创新故事。

要技术要创新 注入活力

如今,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而就媒体自身建设来说,大家又该如何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闻单位不仅仅是记录者,更应该做实践者。媒体要先行先试,决不能缺位。”宋方灿表示,10年来,媒体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深刻嵌入媒体发展肌理。中新网一直致力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实践使用新质生产力。

近期,中新网成立了AI创新实验室,牵头进行媒体融合和技术创新的实践工作。通过使用AI工具和AIGC等新技术手段,创设数字人、虚拟主播等,推出系列文图视、创意融媒体产品,用新质生产力报道、注释新质生产力;推出的“AI看××”系列,已经在多个重大主题报道中使用,中新网目前正在推出“AI眼中的‘新质生产力’”系列策划,将使用AIGC、Sora等最新的技术手段,用形式完美结合、嫁接内容,争取做大做优对新质生产力的报道工作。

“中新网还将把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贯彻到技术创新、日常管理等工作中。利用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工作实效,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创新性,建设好新型主流媒体。”宋方灿说。

湖南日报社坚持技术创新引领融合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带动全面转型,坚持“导向金不换”,把内容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走技术驱动发展、用主流价值驾驭“算法”之路。曹娴介绍,湖南日报社突出技术赋能,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打造“新湖南”AI中台,实现传统媒体生产与新媒体生产的兼容适配、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组织生产的原创图文、音频、视频、VR、H5、互动程序等融媒产品。“我们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建设了‘媒体融合内容感知与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加快实现内容与科技深度融合,探索应用场景,让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和表达创新,成为推进媒体生产力变革的强大驱动力。”曹娴说。

曹娴表示,湖南日报社还依托自主研发的“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引领全省130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和省直厅局、高校融媒体入驻,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同步升级迭代,实现“两中心”共享“一朵云”,运用新技术生产内容新潮、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高效能产品。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自我造血机能的增强。”吴艳荣表示,当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正在通过数智引领、深融突破,加快形成媒体新质生产力。吴艳荣介绍,具体将从3个方面发力:抓住传播力导向这个“牛鼻子”,强力倒逼改文风,通过培训+考核,推动编辑记者会找小切口、能够讲故事、善用新的传播方式;全力推动“双平台战略”,举全集团之力做强纵览传媒,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传播平台、集团转型升级的产业承载平台;借力“党管数据”挺进数据治理新赛道,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