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日期:2024-05-31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重要载体,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在新时代,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开展期刊评价,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加快构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处理好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学判断力。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如果不加分析把国外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此为准绳,那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需要承认的是,近现代科学知识体系起源于西方,对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与引进在我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是围绕西方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展示的也只是西方的思维方式、文化立场与价值理念,跟着西方亦步亦趋,不仅难以看清国情实际,也会逐渐丧失文化主体性。哲学社会科学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世界观的问题尤为重要。世界观不可能是真空状态,这就需要去占领阵地、坚守阵地。需要在吸收外来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让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融于具体学科领域中,通过具体的学术观点表现出来,更好体现出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这样,学术发展才更具生命力;需要警惕“价值中立”、以学术性淡化政治性等“去意识形态化”倾向,充分注意学术争论、价值偏好背后的主义之争,这些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应把握的导向要求。

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

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更加突出定性评价,这既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发展使然,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求。

从期刊评价发展看,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主要采取专家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90年代起,伴随我国期刊事业繁荣发展及学术成果数量持续激增,依托于文献计量学的定量评价逐步占据评价主导地位。与专家同行评议定性评价相比,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开展量化评价,虽使繁杂的评价变得简便易行,且避免了专家人情化、门户之见等主观因素干扰,但其非议也不少。首先是评价结果公信度问题,文献计量方法得出的数据虽然与期刊内容质量有正相关性,但外在的量化数据只是学术质量的间接反映,影响因子高低不等于学术水平高低。影响因子高有可能是人为制造、跟风研究热点等原因所致,不一定是学术成果质量高,利益驱使下学术论文抄袭、期刊之间互引或引导作者自引等学术造假现象,也是常为人诟病的。影响因子低有可能是学术成果过于超前,也可能是该领域是小众群体,因为不同领域平均引文量有着几十倍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影响因子无法鉴别不当引用和错误引用,无法甄别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特别是无法有效识别意识形态问题,这是应当重视的。从客观逻辑上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也应突出定性评价,完全的定量评价并不适合。评价对象的可比性是评价的先决条件,但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对象差异性显著。众多学科领域各有侧重,同一领域下学术风格流派、观点深度层次各不相同,叠加上期刊结构及风格特色等因素,如何进行分组分类评价本身就是难题,从可比较中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导向,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与精神劳动。单纯的期刊定性评价都不易,无视差异性的“唯影响因子”评价显然是不尽合理的,现阶段还很难开发出深入到风格流派层面的科学定量评价方法。

处理好现有共识与学术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要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就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从学术发展看,学术创新是在现有共识基础上的创新突破,有时包含对现有共识的否定或部分否定,但学术评价的标准尺度是建立在现有共识基础上的,创新成果一开始不被多数同行评价专家所认识、所肯定,不是个别现象。极端情况下,多数人赞同的理论、观点不一定正确,否则就不会有科学,也不需要科学,这就需要实践检验、时间沉淀。学问不是评出来的已是共识,有学者推崇哲学社会科学“效用评价”,即强调用一段时间、有限的实践、已有的历史事实来评价,更注重长时间、更多实践和事实的评价。这就是说,学术创新发展需要实践检验、时间积累、学术沉淀,这是有限时间内开展期刊评价应当注意的。

处理好标准化评价与个性化发展的关系

期刊评价是一个标准化的评价活动,基于现有共识凝练而成的统一标准是评价依据和引导被评价者的指挥棒,遇到的矛盾是评价对象的非标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是统一标准引导下的期刊同质化倾向。从论文形式的多样性、学术内容的交互性,到栏目塑造的特色化、办刊宗旨的个性化,都使得期刊的外在形式与内部结构各不相同,优秀的学术期刊必定个性十足,统一的标准虽使评价变得简便易行,但一刀切的评价也使期刊以统一“格式”被裁剪,自觉调整办刊理念和选稿倾向向标准对标看齐。当下反对“唯影响因子”,部分原因也在于过度追求标准化数据导致的负面影响,包括追风热点导致期刊选题雷同、学术内容同质化,从而变相抹杀了原有的期刊特色。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一批承载特色内容的个性化期刊,这也是标准化期刊评价应该注意的。

(作者单位: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