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视点

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一个月来——
各家媒体带来哪些体验报道?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日期:2024-06-25

“‘爱达·魔都号’的完工交付和首航成功,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具备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能力的国家,也使我国成为拥有完整的大型邮轮自主运营能力的国家。”5月26日,新华社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题推出视频《“魔都”出发 “爱达”世界——走进运营中的“爱达·魔都号”》,带领观众零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展现我国大型邮轮建造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

中宣部牵头组织开展的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自5月14日启动以来,新闻媒体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赴各地深入基层调研采访,开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题专栏,持续推出全媒体报道,挖掘展示各地区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就。

聚焦重点领域 展现突出成就

在上海嘉定,有一企业自2022年担任“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以来,联合上下游12家企业累计下线4700多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应用更广的“全长三角造”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国产品牌机器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5月31日,《人民日报》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题带读者走进上海,了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多来,区域内的产业链、创新链不断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探访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国产LNG运输船加速驶向全球》《中蓝电子“只领跑 不跟跑”》《三生制药打造全国重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锦阿美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中国日报》用一篇篇充满细节的文章,讲述各地区各领域聚焦当前市场和未来科技,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打造竞争新优势,呈现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手机APP下单,无人机在航线范围内运送;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储存,在需求高峰时“放电”、低谷时“回收”;搭乘“太空航班”,在苍穹中迎接一场“诗与远方”的邂逅……《光明日报》在《广东广州:在创新沃土上勃发 于科技浩海中竞渡》一文中,讲述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梦想,正在广东这片热土上孕育萌发、变为现实。

中国新闻网则推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题,刊发《上海长兴岛蝶变科技岛 技术升级助力向海“掘金”》《走进爱达·魔都号:中国的海上新名片》《探访中国首个大模型社区:厚植AI发展沃土》《“全长三角造机器人” 自主可控成关键词》等文章,展现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就,以及向新向实向未来,新质生产力动能迸发的蓬勃景象。

从《制造有“智” 转型有“数”——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到《传统制造业:以“智”提“质”——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从《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融共舞——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到《以“硬核”创新点燃发展引擎——辽宁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科技日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题中,讲述了百年造船厂再启航、高端工业母机突破“卡脖子”技术、光伏装备全球领先……展示出各地区各领域的创新热潮如海浪一样涌动,一批“硬核”技术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深挖基层实践 呈现经验做法

点点星光,汇聚如炬。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离不开点点汇聚的经验做法,在各媒体开设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题专栏中可以发现,参与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不仅将目光聚焦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就中,还将镜头对准各地区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

《人民日报》在5月16日刊发的《广东超75万家中小企业用上智慧云平台——一朵“云”激活一条产业链》一文中提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广东一科技公司为纺织服装企业量身打造一智慧云平台,重塑生产流程、带动降本增效,让产业链更有韧性、更有竞争力。同时,《人民日报》还刊发《深圳光明科学城助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栋楼里的创新链》《广东肇庆市金利镇力促产业跃升——五金镇含“金”量更高》《江苏制造体系有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等多篇文章,揭示各地区各领域逐梦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

“只需在屏幕上点一点,智能开款平台就能生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时尚款式;用对布机器人扫一扫,2分钟即可在成千上万的面料里找到你所需要的……走进纺织产业互联网企业,一项项‘黑科技’让记者大开眼界。有了这些‘新质生产力’,‘小白’也能玩转服装业。”新华社记者以Vlog形式,通过镜头带领观众一起探索“智慧纺织”的新高度,展示纺织行业的全链条数智化服务。

《求是》杂志刊发《创新擦亮“中国制造”的名片》,讲述了振华重工循“创新”而生,向“新质”而行,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实现从跟跑国外到引领创新的跨越式转变的原因;《向高跃攀向新笃行》呈现“大国重器”的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技术攻关和持之以恒的创新研发;《打造现代化的“生物铸造工厂”》展现深圳市光明区依托光明生命科学园包括大设施在内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以及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在15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下,打造“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助力科研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经济日报》在讲述广东如何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时写道:“为把当家产业做优做强,广东坚持新老产业并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优势制造业,广东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改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对未来产业,稳步推进场景应用丰富程度,打造全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集群。”

中国新闻网记者则在展现广东广州助力空天产业的政策红利时提到,为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和产业,广州市南沙区成立5亿元商业航天产业专项基金,并出台商业航天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探天九条”,深入布局火箭、卫星和应用上下游全产业链,争取将南沙区打造成为大湾区商业航天产业高地。

“自2010年上海被列为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以来,上海积极发挥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围绕服务科创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持续推进科技金融工作,逐步形成了‘1+ 4+1’的框架体系,即‘一套保障机制’,包括财税扶持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四方面创新’,在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方面开展试点;‘一个服务网络’,包括线上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线下科技金融服务站,以及科技金融服务专员、专家队伍等。”《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看到了金融“活水”如何滋养科技创新。

梳理脉络规律 提出指导借鉴

从广东到上海,从江苏到辽宁,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各家媒体不止于聚焦重点领域展现突出成就,深挖基层实践呈现经验做法,还梳理分析实践背后的思想脉络和发展规律,推出了带有问题视角、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思路办法。

“在传统制造业,‘智造’新动能催生出一项项技术革新,让传统企业迸发出新活力;在新型研发机构,有组织的科研新模式不断探索,高校和企业联合向新技术发起挑战,集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人民日报》在《上海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一文中,展现出上海以科技创新为先,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上海经验。

5月14日,新华社播发《“新质迸发”助“高位攀登”——“创新之城”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通过“向新向实向未来,新质生产力动能迸发”“外贸外资‘组合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人间烟火最抚心,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解答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经济周期,广东深圳走出“高位攀登”的向上曲线的思路办法。

《求是》杂志记者盛玮在实地打卡深圳市光明生命科学园后分享道,深圳市紧抓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中国日报》记者在视频《当老外成为你的“老乡”是一种什么体验?》中“解密”了瑞士大叔退休后为何定居大连的原因——干净整洁的街道、晴朗湛蓝的天空、成群结队的海鸥、碧波万顷的大海……并指出“浪漫之都”大连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经济日报》刊发《渔旅融合海岛兴》,讲述曾经靠捕捞和养殖海产品为主要生计的辽宁丹东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以旅游产业为主体,带动养殖产业、捕捞产业、外贸出口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形成“旅游+文化+渔业”深度融合。《中国青年报》推出《上海制造业追“智”逐“绿”》,展现上海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从数字化和绿色化两方面加速推进。《农民日报》在《变胞机器人赋能未来农业》一文中展现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机器人正成为田间地头的“新农人”,讲述不光在农业生产领域,相关研究计划在随身载物平台、穿越废墟灾后搜救、场地火灾隐患巡检、野外水源地水质检测、野生动物疫源检测等多个场景应用也未来可期。

多角度挖掘式报道各地区各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不仅有助于反映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而且有利于助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