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健全机制 完善体系 持续推动“护苗”专项行动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24-08-12  信息来源:反非处

南通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坚持打防并举,持续在“三个建设”上下功夫,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全力推动“护苗”行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突出联防联动,加强工作机制建设。着力完善专项整治、执法办案、队伍建设三项制度,为开展“护苗”专项行动提供有力保障。会同网信、法院等7家单位建立《联合整治涉未成年人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增强治理合力,深入清理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制定《南通市“扫黄打非”执法办案协同联动机制》,组织开展联合检查、集中整治,依法查处各类非法出版传播活动,特别是涉未成年人的“扫黄打非”案件,成功办结南通“4•25”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等一批典型案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扫黄打非”“护苗”宣讲员队伍建设的通知》,从教师群体、成员单位、执法队伍中遴选培育1500多名“护苗”宣讲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绿书签”宣传宣讲活动,大力倡导绿色阅读、文明上网。

二、突出群防群治,加强防护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校园“护苗”工作站、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构建多位一体联合“护苗”工作格局。实施“网格+护苗”行动计划,指导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点落实巡查监督、教育引导工作职责,组织网格员开展风险排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2023年以来,基层站点发现上报涉“护苗”相关案件线索11起。积极推进校园“护苗”工作站建设,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整治规范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秩序,严防不良内容流通传播、危害成长。全市已建成816个“护苗”工作站。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加入“护苗”联盟,推动法制副校长、行政执法人员参与“护苗•绿书签”行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提升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

三、突出方法创新,加强品牌活动建设。坚持线上线下贯通、平台载体对接、资源优势共享,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新意的活动品牌,有效扩大“护苗”社会影响力。市级层面设置“通心护苗”主题,各地因地制宜、融合结合,创设“七彩假日•法润护苗”“逐梦前行•向阳新生”等21个“护苗”品牌,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宣传矩阵。突出发挥好主流媒体宣传阵地作用,开设“绿书签”专栏,发布原创《绿书签之歌》,将《万能爸爸》图书内容转化为10部动漫短片,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绿书签”微信公众号悉数转载。精心组织基层宣讲活动,承办全省“绿书签行动”系列公开课活动,举办“通心护苗”杯南通市护苗微宣讲大赛,受到各界广泛好评。注重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护苗”宣传,海安县创作的《护苗•绿书签》京剧作品朗朗上口,如皋市编排的《后会无“欺”》木偶短剧等3部原创节目上演多场,“接地气”、有趣味的宣传方式推动形成更加浓厚的“护苗”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