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江苏南通正在构建“书式”生活圈,87个韬奋书房向新型文化空间转型。星罗棋布的阅读空间,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绘就了南通经纬纵横的书香地图。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全民阅读的氛围空前浓厚,遍布城乡的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的阅读场所,一大批阅读推广人的出现,把全民阅读不断引向深入。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引领实现迭代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南通的做法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新型文化空间建设要顺应民意。诚如当地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所说,这是基于“市民对优良阅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多,希望得到便捷的阅读服务,享受阅读的快乐”。推动阅读场所向新型文化空间转型,要紧跟时代步伐,以“阅读空间+”模式,创新其服务内容和形式;要以服务和保障文化民生为出发点,多途径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尤其要考虑并保障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和权益,关注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新型文化空间建设要抓住阅读升级的“牛鼻子”。新型文化空间的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服务是根本。南通市以韬奋书房为主阵地,阅读讲座、作家见面、新书发布、阅读分享、经典诵读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其中。只有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在优化阅读环境、丰富图书种类、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等方面下硬功夫,才能打造出让人们愿意走进来、坐得下的新型文化空间。当然,推动阅读场所向新型文化空间转型,还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及活动。
最重要的是,要把推动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纳入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全民阅读工作中,为城乡居民提供阅读空间和设施保障,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把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纳入文化发展总体布局,有明晰的建设及服务标准可参考、可依据、可执行,让新型文化空间有量化的考核标准,推动其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政策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推动新型文化空间更好更快发展。
推动阅读场所向新型文化空间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要顺民意、接地气,使其融入城市文脉,走进日常生活,真正成为一地的市民“文化会客厅”与“城市文化地标”,从而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