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店一隅,品书香袅袅,享岁月悠长。对于许多读者而言,这在过去可谓天经地义,然而如今,伴随越来越多网红书店的出现,如此情形似乎正在悄然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对于实体书店的认知。此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人产生疑问:卖咖啡卖文创的书店究竟算不算书店?随着经营模式愈发多元,何种线下场所可被定义为实体书店?
日前,辞海编纂处和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共同发布“实体书店”名词解释,引发业内关注。据其解释,实体书店亦称线下书店,是与网络书店相对应的概念。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相应的设备、人员配置、管理制度,以出版物为主营商品。在中国大陆开设实体书店,须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此次“实体书店”名词解释的发布,并非仅仅充实了《辞海》当中的条目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书店经营有标准可循。正如有书店经营者认为的,“实体书店”定义的发布为书店未来发展描绘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蓝图,它不仅重塑了实体书店的角色与使命,将其视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也为书店空间运营带来影响。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书店的大面积开花,实体书店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与发展困境。在此影响下,各地实体书店纷纷探寻突围路径,从店面环境的美学重构到咖啡、简餐、文创商品的积极引入,从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网上“引流”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一时间,一些实体书店经历华丽转身,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不过,不得不指出的是,许多实体书店正逐渐偏离本初。比如,有的书店悄然变身成为咖啡馆、自习室、文创商店乃至儿童乐园,有的书店组织开展诸如插花、观影、交友等活动,等等。如此经营理念下,有些书店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集散地,读者到店不再是奔着好书而来,更多的是为了拍照打卡,炫耀一下小资生活。
如今,实体书店有了明确、专业的概念与标准,那么,它无疑从一个侧面为书店经营定了调、提了醒。不管怎么说,书店经营还是得循“标”而行,不能偏离基本方向。而这说到底,要求书店经营需“以出版物为主营商品”,书籍得成为实体书店经营的“主角”。书店无论怎么探索创新,应该采取的是“书籍+”模式,而绝非本末倒置,沦为“+书籍”。
但愿今后能有更多书店经营者自觉对标实体书店的概念、标准,坚守职业初心,把握书店定位,努力在情怀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之道。